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

馬關春帆樓講和石碑

 
1994年我去日本,在馬關春帆樓庭園裡看到這一塊石碑留下一張照片。回台後整體成一篇短文,一直放在文件夾裡,2005年應高雄市台灣大學校友會邀稿發表在第52期會刊,最近發現原檔還在舊電腦硬碟內,剛好派上用場。以下是這篇短文原文︰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圖一

一九九四年夏赴日,恰逢甲午之役百年,特趨下關春帆樓一遊,此樓係乙未(一八九五)年清廷與日本議和之處,內存有李鴻章墨蹟等文物,樓外鐫有一石碑,文乃日人伊東於癸亥(一九二三)年所撰,係自日人角度看清日之戰,緬懷史事,頗具參考價值。該文以漢文書寫,刻石工整,內容如後:(碑文照片附後,並予標點以方便閱讀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碑文
馬關海峽為內海咽喉,以二條水道通玄海洋,內外船舶徂徠者無不過此,古有臨海館,今有春帆樓,共為待遠客之所,云樓負山面海,東仰壽永陵,西俯瞰街衢,朝暉夕陰,氣象萬千,令人不遑應接。聞樓之所在原係阿彌陀寺之墟,豐前人藤野玄洋獲方四百步之地而開醫院,其歿後寡婦某營客館,縉紳多投于此。甲午之役,六師連勝,清廷震駭,急遽請弭兵,翌年三月遣李鴻章至馬關,伯爵伊藤博文奉命樽俎折衝,以此樓為會見所,予亦從伯參機務,四月講和條約初成,而樓名喧傳于世。大正九年樓主病歿,其業將廢,馬關人林平四郎投資購之,囑予記之。嗚呼、今日國威之隆,實濫觴于甲午之役,此地亦儼為一史蹟,其保存豈可附忽?諸乎林氏之此義舉固宜矣,顧當時彼我折衝諸賢,前後皆易簀,老軀獨存,是所以予以不文敢艸此記也。

癸亥孟夏 從二位勳一等伯爵伊東巳代治撰拜書

              後記及注解

一:徂徠:「徂」即前往、徂徠即往來之義。
二:豐前:日本九州舊地名、當今福岡縣東部之地。
三:國威之隆實濫觴于甲午之役:依據馬關條約,日本自清朝政府共獲得賠款二億三千萬銀圓(約合當年日本幣值三億六千萬圓)、相當一八九四年日本政府年度總預算(九千一百萬日圓)的四倍。

日本獲此鉅款、其基礎建設得以在短期間內完成(以著名的「八幡製鐵所」、即日後的「日本製鐵」為例,其創立資金僅為五十八萬日圓),也奠定了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張本。

四:易簀:語出禮記檀弓,記載曾子病危、因床簀(竹編寢席、音同責)係季孫氏所賜,原為大夫所用,曾子不曾為大夫、於禮不當寢,故令人抬出,不久即歿,後世即以易簀為病危之意、更延伸其義為「過世」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春帆樓的位置簡介
從九州福岡縣的門司過關門大橋,即山口縣的下關(舊名馬關),在阿彌陀寺町九號公路邊山坡上(靠山面海)即可找到(參考下面三張Google空照圖黃色建築物即春帆樓)。不過這春帆樓是新蓋的,原春帆樓在二戰時已焚燬,這新蓋的春帆樓現在是做為旅店,在春帆樓東南邊有一1935竣工的黑色屋頂四方形建物,現做為【日清講和紀念館】。


圖二左邊是下關右邊是門司

圖三小山東南邊黃屋頂者即春帆樓

圖四黑屋頂四方形建物即紀念館

沒有留言: